湖北热线_湖北新闻门户网

热门TAG标签:

从制度上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30

  作者:邓智平《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3日06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滥食野生动物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野味产业”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法律实施,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日前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在原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滥食野生动物打开了病毒传染的大门,不仅为人类健康带来深重隐患,也打破了大自然亿万年延续的生态平衡。此次对法律漏洞的修补,是顺时势、应民心之举,为彻底斩断“野味产业”黑色链条提供了“硬核”保障。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决打掉“野味产业”供给端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之一,仅脊椎动物种类就达6500多种,约占全球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10%。其中,陆生脊椎动物种类达2100多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47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是仅分布于的特有物种。斩断“野味产业”黑色链条,必须从供给端入手,强化源头治理。我国目前虽有《野生动物保护法》《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等法律法规,但也存在一些管理的漏洞。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相关法律修改之前,聚焦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出台专门决定,及时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

  以此次抗击疫情为契机,健全完善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明确野生动物的范围和需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范围,在保护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基础上,将保护管理范围扩展至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影响区域生态平衡的其他野生动物,特别是蝙蝠、鼠类、鸦类等传播疫病高风险物种。严格规范利用,全面整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从业机构,修订《人工繁育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坚决打击以生产养殖的名义收购和贩卖野生动物行为。组织开展公共卫生风险和生态环境评估,及时公布调整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名录。

  加大执法力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活动,全面取缔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全面整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从业机构,依法清理许可证件及文书;一律停止受理以食用为目的的狩猎、经营野生动物等活动的申请,严格规范对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活动的审批行为。整合执法力量和执法权限,联动执法,定期检查,从猎杀、收购、运输、出售等多环节全链条查处,常态化严打,斩断伸向野生动物的黑手,以严格监管谋求常态长效。

  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彻底铲除需求端土壤

  数据显示,我国养殖和食用野生动物的产业规模巨大。目前,全国各地人工饲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种类多达几百种,包括龟鳖类、娃娃鱼(大鲵)、蛙类、鳄鱼、果子狸、蛇、雉鸡类、雁鸭类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龟鳖类、蛙类、大鲵、蛇类等。同时,我国也是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规模较大的之一,近10年来仅海关公布的非法野生动物走私案件就涉及多达109种野生动物。仅2019年,全国海关就侦办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犯罪案件467起,查获包括象牙、穿山甲等各类濒危物种及其制品1237.6吨。只要有食用野生动物的需求和习惯,非法买卖就会存在。因此,必须软硬兼施,既加强消费者教育,引导树立文明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又重拳出击,加大对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处罚力度,才能彻底铲除需求土壤,让“野味产业”失去市场。

  加强消费者教育,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长期以来,野生动物具有药用进补价值等思想观念尚未根本转变,再加上猎奇、炫耀心理作怪,食用野生动物存在一定的群众基础。对此,要充分利用全媒体的宣传阵地,邀请野生动物食补受害者及有关专家,广泛开展专业宣讲,增进对民间偏方辟谣、野味捕猎违法、捕食害人害己、各中药药性强弱的科普,谨防食客崇尚错误观念。从娃娃抓起,加大学校教育力度,普及健康安全和生态保护意识的通识教育,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带头抵制食用野生动物,增强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管住嘴、管住手,在野味面前不动心,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加强对消费野生动物的行为处罚。管住“舌尖上的野味”,不仅要继续加大对野生动物违规交易行为处罚力度,管住供给端,也要加大对滥食野生动物消费者的处罚力度,管住需求端。建议推行供需一体处罚,坚决管住消费者的嘴,让滥食野生动物消费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加强对餐馆、酒店等场所的定期检查,将食用野生动物的违法违规行为计入行为人个人诚信档案,涉食的领导干部还要进行党纪和行政处罚。

  总之,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同生活于同一个地球,本应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成就缤纷多彩的生态画卷。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作者:邓智平,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