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25日),北京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交流会举行。今年,核心区将整治615条背街小巷,并在全市所有街道推广街巷长制度,预计在9月底前,全市所有街道完成“小巷管家”招募注册工作,实现 “小巷管家”全覆盖。会议要求各街巷积极响应“我家街巷最好看”活动倡议,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治理,形成多元共治,建设美丽家园。 据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城六区及通州区共有1862条背街小巷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其中,核心区1484条,基本完工750条,报送达到“十无”标准的211条。仅核心区背街小巷就拆除违建18.51万平方米,治理开墙打洞5467处,新增停车位2400多个、各类便民商业网点200余个,增加绿化植被2.49万平方米。 今年,城六区及通州区将完成1141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其中,核心区完成615条,中心城区(朝、海、丰、石)及通州区完成526条。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表示,每条街巷都将从建筑立面、公共服务设施等十大类36项元素方面精细制定设计方案,并向辖区居民反复征求意见。同时设立责任规划设计师,精准指导背街小巷开展环境整治提升。 共治共享,是本市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形成的共识。去年,核心区探索建立了街巷长和“小巷管家”工作机制,每条街巷都设置街巷长,共设置2432名,招募“小巷管家”3422名,对推进精细化管理,形成多元共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街巷长制度和“小巷管家”招募工作将在全市各个街道推行,有条件的乡镇也要试点先行。今年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街道层面街巷长设置。全市建立市城市管理委和首都文明办牵头、区级组织、街道(乡镇)实施的三级责任体系,切实落实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日常精细化管理和深化文明创建任务。区、街道(乡镇)分别设立总街巷长、副总街巷长和街巷长办公室。区级总街巷长一般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街道(乡镇)总街巷长一般由街道(乡镇)主要领导担任。街长一般由处级干部担任。巷长一般由科级干部担任。街巷长的工作职责有知情、监督、处置和评价。每名街巷长将配备工作日志,并建立“日巡、周查、月评、季点名”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建立责任公示机制,设置街巷长公示牌,方便群众监督。 9月底前,全市所有街道将完成“小巷管家”招募注册工作,实现背街小巷“小巷管家”全覆盖。“小巷管家”一般由辖区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居民担任,职责是“每日巡、经常访、随手做、实时报、及时记”。各区将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和街巷环境现状,统筹分配招募比例和数量,按照“公开、自愿”的原则,不设年龄、性别、学历等门槛限制,向社会公开招募。同时,将“小巷管家”纳入北京市“管城理市”志愿服务体系,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各区还将建立健全“小巷管家”志愿服务规章制度,街道做好“小巷管家”的招募聘用、综合协调、宏观指导、业务培训和服务保障;社区做好“小巷管家”的动员调剂和日常管理;街巷长做好“小巷管家”日常沟通联络和指导帮助。 为调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文明创建中,交流会要求街巷积极响应“我家街巷最好看”活动倡议,共治共享,美化家园。 昨天,首都精神文明办和市城管委还联合推选出东城区雨儿胡同等60条背街小巷为首都文明街巷,北京工美集团王府井工美大厦等100个商户为首都文明商户,东城区高扬等100名街巷长为优秀街巷长,西城区王学琴等100名“小巷管家”为优秀“小巷管家”。 |